于是我轻飘飘将问题推回,和气笑:参政有所不知,这邪教聚集江湖人士,乃帮派械斗,刀剑无,难免有所伤亡,却并无殃及百姓,李将军也不好手。至于京城行凶之事,本官定给诸位一个交代。
当然这话我只能在心里嘀咕,万不敢说的。
我痛裂。老爷五十多岁了,哪里得过那小?放过他吧,我还要靠他打仗呢。
却听他凌厉:臣听闻这邪教总在贺州,李德之将军领地,这伙匪徒行事嚣张,滥杀无辜,为祸一方,也当追问李将军之责。
我立即诚恳:不劳凌将军,本官这便派兵平息此事,若再有官员伤亡,本官一律承担。
正迟疑,凌墨看不去了,站来:末将愿意兵。
我再是放/不羁,目中无人,也不能视他们命于不顾。
况且我已去现场看过,作案手法十分缜密,尸首分离,切整齐,跪在房间正中,没有任何痕迹,本不可能是那小的手笔,他是冤枉的。
小皇帝无聊地打了个哈欠,对我们的争吵漠不关心,问我的意见。
这些知识分毕竟有历史局限,未认识到朝代弊病,也不知即将亡国,对夏国较为轻视,认为他们野蛮落后,又重文轻武,斗严重,因此在抗击夏人上能力有限,虽有国之心,却无国之举,一个个落得自尽场,也不能全然怪他们。
他不甚认同,他们杀的是朝廷命官,倘若作罢,朝廷颜面何存?
而且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为百官之首必须决策,中止事端,给群臣一个交代,他们安全得到保障,才会继续服务于这个王朝。
我听着他们吵,疼得要炸了。隐约觉得这事有猫腻,秦溪炎是那么正义的人吗?他们天武会有这么正经吗?还血书杀尽天贪官……天第一贪官不就是我吗?
于是我痛心疾首:诸位大人说的是,这邪教罪大恶极,绝不能姑息!只是此时动兵难免有人伤亡,本官认为不如先招安他们。
然而这只是臆测,我也找不证据。
李德之是我麾将。
又再三保证,只差承诺若再事便挂印辞官,才暂压众怒,捱到退朝。
燕王称病不在,站来的是参知政事,也就是副宰相。
言辞犀利,慷慨激昂,百官纷纷赞同。
我心加快,后背冒冷汗,笑两声,心中骂:颜面,颜面,都被邻国打得割地赔款,快亡国了,还他妈当自己万来朝呢?
我虽床上甥严,在外仍是呼朋唤友,风光无限。当日因太过疲惫,酒局饭局全推了,换淡蓝直裰,盘膝闲坐廊檐,泡壶清茶,摆设棋盘,左手持白,右手
虽说他反对也没什么用,但他就是不服。
此人寒门,容貌清丽,品刚正,文采斐然,亡国时也是个慷慨义士,却与我政见不合,我认为应对财政危机,该从士族上榨钱,他认为如此会危及朝政,外加看不惯我排除异己,作风奢靡,便整日反对我。
他得可起劲了,哪是嫉恶如仇的样?